美國網絡新聞商業模式創新的三個新動向
作者:濟南雷鳴科技 文章來源: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:2010-5-19
一、學習Flickr:內容免費+(收費的Freemium模式)Flickr提供的用戶分兩類,一類是免費用戶,每月上傳容量和服務種類都有限制;其另一類是專業用戶,每月上傳的圖片和視頻容量和數量都不限,而且瀏覽圖片時不會看到廣告,且能獲得他人瀏覽自己圖片的統計數據等。Flickr的成功主要是基于Freemium模式,而該模式有這樣幾個特點:
1. Freemium模式一般90~95%的內容免費,5~10%的內容收費。由于互聯網企業盡管前期投入成本很高,但其服務營銷成本幾乎為零,因此通過收費服務獲得的盈利能很快彌補其對免費服務,以及獲得新用戶的投入.2. Freemium模式極大地利用了網絡的正面效應。網絡效應又稱“網絡外部性”(network externalities),或“需求面的規模經濟”(demand-side economies of scale)。它指使用某一產品的消費者愈多,個體消費者在使用該產品時獲得的效用就愈大的現象,電話就是網絡效應最典型的例子。由于網絡效應,企業增量成本(如增加用戶或服務的成本)可以忽略。隨著用戶的增加,越過臨界點,那些愿意付費購買優質服務的用戶也就增加了。
3.在網絡效應的基礎上,Freemium模式還利用了Web2.0時代興盛起來的“雙面或多面市場”(two-sided/n-sided)原理。媒介的“兩次銷售”實際上就是一種“雙面市場”,但“雙面市場”還存在于搜索引擎、網絡招聘、信用卡服務、網絡拍賣等領域。這些新型服務基本都是通過免費服務吸引大量的用戶(一方市場),然后用之去吸引愿意付費的廣告商、招聘方、商家、買家等(另一方市場)。
二、學習開源軟件:群體外包從內容貢獻到經濟資助在報紙網站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,另一浮出水面而漸成氣候的是,利用群體的力量來資助專業機構采寫、生產和傳播新聞的模式。這次個人與群體、群體關注與公共資源、新媒體與舊媒體的一次完美合作,為新聞業的新商業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。很多人對此做出樂觀評價,認為這是新聞生產商業模式上里程碑式的轉折。如《賽博記者》(CyberJournalist)評論用了“《紐約時報》刊登社區資助采寫的新聞”的說法,而波因特學院(Poynter)網則宣布:“Spot.us將群體資助模式帶到了《紐約時報三、學習“超本地博客”:CUNY的“新聞業的新商業模式”成果超本地化新聞類和興趣類博客或網站(Hyperlocal blog or website)
在美國,有不少新聞從業人員主動或被動地離開原來新聞媒體后,開設了自己的博客或網站。這些網站高度關注其所在社區的新聞和信息(被稱為超本地新聞),其中有些已經吸引了大量受眾,產生了相當的影響。該模式以這些博客或網站為基礎,將類似波士頓這樣的500萬人口的都市區細分成三類組成單元:大型城鎮(6萬居民)、中型城鎮(3.5萬居民)和小型城鎮(2萬居民)。每個城鎮的本地新聞和信息都由數十個“超本地”(hyperlocal)博客網站提供,這些博客通過網絡廣告、搜索引擎營銷、社區網站營銷和電子商務等服務于本社區、相鄰社區的,乃至整個地區(region)的廣告主。超本地博客也可以將廣告外包,自己完全關注內容生產.
CUNY項目測算,分別針對以上三類城鎮的超本地博客運營3年后的盈利表現分別為:1個典型的由4個人經營的、有著6萬受眾的博客總收入將達到33.1640萬美元,利潤為5.15萬美元,盈利率為16%。1個典型的由“2.5”名員工運營的中型博客的收入將達到16.8429萬美元,利潤為2.48萬美元;1個典型的由2名員工運營的小型博客的收入將達到9.3089萬美元,其中利潤為1.0739萬美元.
2.新型新聞機構(New News Organization)
CUNY項目報告指出,在美國,一個約300人的新聞單位,可能只有50人是真正生產原創性新聞內容的。因此,與現在動輒幾百人的新聞單位不一樣,“新型新聞機構”根據其盈利能力來確定其能雇傭的專業采編人員的規模。項目認為,未來的都市新聞市場需要的是用人規模更小的新聞單位,人數為30人左右,項目以此來計算該模式可能獲得的受眾規模和盈利。
在該模式中,“新型新聞機構”雇傭的30位專業人員都要人盡其用。他們要通過網絡與所在社區的數以百計,乃至數以千計的其他人員(如第一種模式中超本地新聞博客)并肩工作。他們需要組織和培訓獨立的新聞記者對社區重要新聞進行報道,內容涉及教育、住房、體育、政府、商業和犯罪等等。他們還要監測、聚合、整理和鏈接與社區有關的其他來源(州、全國以及國際)的新聞和信息。